药酒制作过程?按照中医传统的习惯,煎煮中药一般选用砂锅,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。一些金属如铁、铜、锡之类的器皿,煎煮药物时容易发生沉淀,降低溶解度,甚至器皿本身和药物及酒发生化学反应,影响药性的正常发挥。所以配制药酒要用一些非金属的容器,诸如砂锅、瓦坛、瓷瓮、玻璃器皿等。当然,一些药酒的制作有其特殊要求,那就另当别论了。药酒制作过程?
(1)冷浸法。
将药材切碎,炮制后,置瓷坛或其他适宜的容器中,加规定量白酒,密封浸渍,每日搅拌1~2次,一周后,每周搅拌1次;共浸渍30天,取上消液,压榨药渣,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,加适量糖或蜂蜜,搅拌溶解,密封,静置14日以上,滤清,灌装即得。
(2)热浸法。
取药材饮片,用布包裹,吊悬于容器的上部,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;加盖,将容器浸入水液中,文火缓缓加热,温浸3~7昼夜,取出,静置过夜,取上清液,药渣压榨,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,加冰糖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,滤清,灌装即得。此法称为热浸法。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,立即取出,倾入缸中,加糖或蜂蜜溶解,封缸密闭,浸溃30天,收取澄清液,与药渣压榨液合并,静置适宜时间后,滤清,灌装即得。
选择好药材之后, 在制作药酒之前,还应进行适当加工处理, 如洗净泥沙、拣去杂质、切片轧粉、装袋包扎等。此外,有些药材还要进行炮制加工,以减轻毒性,使适于用来制作药酒。早在唐代,孙思邈就在《千金要方》中指出:“凡合药酒,皆薄切药。”一般说,用来浸泡药酒的中药都应或切成薄片、碎片,或轧成粗末、小块,有的矿石类及介壳类药还需碾成细粉状,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药物与酒液的接触面,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扩散、溶解和析出。但也要注意碾末不宜太细,过细则破坏药物的细胞,可使细胞内一些粘液质或不溶物质进入酒液,不但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、溶解,还会使药酒混浊。有的药物带有毒性,如附子、半夏等药物,使用之前应进行必要的炮制加工后再使用。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