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源于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、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。直根肥厚,茎粗壮中空,不分枝。托叶鞘广阔,暗褐抱茎。根生叶大,长柄,卵形或倒卵形。茎叶小,上部几乎无柄,卵形。圆锥花絮顶生,花稠密。小坚果三棱形,有翅。可栽培。秋挖根去杂削皮须切片,生用或酒制用(也就是将大黄片炒热,500克大黄加200毫升酒炒至微焦而止)。主产川、甘、青、藏、云、贵。
大黄除有将军之雅号外,还有无声虎、火参、肤如、破门、黄良、蛋结、锦纹等别名。明代张子岳称大黄、附子为良将。
现在大黄做成大黄晶,大黄酒、大黄饮料,还可以做染料、香料及酿酒业的配料。
【养生保健作用】
大黄味苦,性寒,归脾经、胃经、大肠经、肝经、心包经,泻而巧补,是延年益寿良药。大黄抗菌毒,提高免疫力,降脂降压,利胆减肥,经常服用大黄对及时消除体内轻微积滞毒、对中老年人大有益处。
宋代王怀隐《太平圣惠方》提出单用大黄治疗黄疸(不论阳黄或阴黄)。
大黄苏打片、友补片、大补粒、通补丸、清宁丸等大部分是单味大黄制剂的名药,适用大黄得当,可达延年益寿。
现在用大黄治疗十二指肠出血,有效可达96%;急性胰腺炎(水肿型)可达100%;急性胆囊炎,有效达99%;急性黄疸性肝炎,有效达98%;急性菌痢、急性肠炎、尿毒症、脑血管意外、高脂血症、多脏器功能衰竭,有效率较高。
【养生配方推荐】
(1)宋代洪迈的《夷坚志》中记载:捣生大黄为末,调醋敷疮上,治腮腺炎。非为愈痛且灭瘢,是美容之良药。
(2)元代朱丹溪创造“一味大黄散”,仅大黄一味,黄酒炒三遍为末,用茶调服一二钱,治疗眩晕。
(3)生大黄9克(重者12克),用沸水150毫升浸泡。不烫时顿服。间隔2小时泡第二剂,再隔2小时泡第三剂,治疗乳蛾(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)。
(4)生大黄1.5~3克。吞服。治疗习惯性便秘。
(5)大黄泡水茶饮可保健养生消食。
【保健注意】
(1)在制法上要巧,如将大黄切成小块,黄酒拌匀,放蒸笼内或罐内密封,坐入水锅内,蒸透后晒干,如此反复三次。
(2)常用量3~12克,外用适量。
(3)用开水泡或粉剂吞服,先小剂量,逐步调到最佳量。
(4)血虚气弱、脾胃虚寒、五实热积滞者及孕妇慎用。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