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页 > 夏季养生 > 正文

炎炎夏季是个“坎儿”,警惕这些疾病乘虚而入

浏览:254次来源:中医中药百科网

夏季高温炎热,使大家感到全身乏力、食欲不好,加上身体的免疫力相对较弱,病菌容易乘虚而入,危害我们的健康。

都说夏季是个坎儿,那么哪些疾病会在高温下趁虚而入昵?

首先,夏季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大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,注意自身保养,例如:早起喝一杯水,稀释血液粘稠度;不要在阳光强烈时锻炼身体。

其次就是肠道感染疾病。夏季气温较高,食物变质速度快,细菌易于繁殖,故发病率高,且多为沙门氏菌属感染,儿童、年老体弱者易感染急性肠胃炎。此外,炎炎夏季,人们喜欢生食瓜果,如果误食被细菌及毒素污染的食物,可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。因此,大家应讲究卫生,饭前洗手,餐具清洗消毒,不吃隔夜的饭菜,不吃蚊虫叮爬过的食物等。

再次,还要注意预防中暑。遇到高温天气,一旦出现大汗淋漓、神志恍惚时,要注意降温。如高温下有人发生昏迷,应立即将其抬放至通风阴凉处,浇凉水以降低昏迷者体温,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,高烧40℃左右持续不下,要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液体复苏。

进入炎热的夏季后,很多病人到医院就诊,经医生询问,发现十有八九与使用空调有关。那么空调是怎么“伤人”的呢?

空调为我们带来凉爽与舒适的同时,也带来了空调病。常见的症状有:疲倦乏力、头痛、头晕、咽痛、流涕、咳嗽、发热、胸闷、恶心、腹泻、皮肤干燥、手足麻木、关节痛、神经痛、记忆力减退等,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。因此,使用空调,必须要注意如下几点。

1、忌冷风直吹

直吹会导致皮肤血管急剧收缩,甚至痉挛,出现各种不适症状,重者引起鼻炎、面神经炎(面瘫)、中风等疾病。故使用空调时,可将空调出风口朝上,根据空气流通的物理原理,冷空气会下沉与热空气形成对流,使室温逐渐下降。

2、温度应控制在25℃-28℃

温度过低,人体易受风寒,引起感冒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疾病,久之易患关节炎。空调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5℃-28℃,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7℃,如果在空调房内体感寒冷就说明温度过低了。女性体质多偏寒,在空调房内最好换上长衣、长裤,穿上袜子,以免引起月经失调。

3、使用空调的事迹也很重要

长时间处于空调房内,会出现疲倦乏力、头痛、头晕、记忆力减退等缺氧表现。因此,使用空调时,应定时关闭,开窗通风换气,每2-3小时一次,每次10分钟左右。此外,尽量不要在睡眠时使用空调,如果确实太热,可以在晚饭后就开启,至睡前关闭或调节为微风或睡眠模式。

4、空调机也要讲卫生

空调内环境极易藏污纳垢,滋生细菌、尘螨,这些因素可直接或间接致病。因此,必须定期清洗滤网。一般每个月一次,特殊环境如医院病房等场所应每两周一次。

夏季是皮肤病的多发期,以下几类病症需警惕

1、光感类皮肤病

这是人体对阳光发生强烈反应所致,多见于皮肤白皙的人。阳光较长时间地照射在皮肤暴露处,会引起手背及面部发红、肿胀,甚至长出水疱。预防光感性皮肤病,应避免光敏物质和日光直接照射。

2、汗液障碍类皮肤病

在高温天气下,皮肤“呼吸”困难,汗液排泄不畅,于是皮肤病积于皮内形成,如:痱子、汗疱疹、汗腺囊瘤等。预防方法是及时擦去身上的汗水,并通风降温,衣着要宽敞透气。

3、微生物感染类皮肤病

汗液浸渍皮肤,尘埃粘附,容易招致葡萄球菌、链球菌和真菌的感染,引起毛囊炎、脓疱疮、汗斑等。预防方法是勤洗澡、换衣,避免汗渍和细菌感染,保持皮肤清洁。

夏季的高温天气会加重一些原有疾病、我们该如何应对?

研究表明,很多疾病在夏天反而变得更严重或出现更多问题。

1、关节炎

夏季关节炎患者更要额外保护好关节,因为一些常见关节炎药物会加重皮肤对阳光的敏感度,导致患者稍微晒点太阳,就会出现皮疹以及皮肤晒伤。所以,关节炎患者出门必须涂防晒霜。

2、糖尿病

对于接受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而言,夏季也有许多危险因素。气温高时,胰岛素进入血液速度更快。因此,更应在起床后、睡觉前及饭后两小时测量血糖。

3、肺炎

夏季一旦饮水不足,就会使支气管分泌物变稠,不易咳出,既导致呼吸更困难,又容易积聚在肺脏,引起感染。因此,我建议,肺炎患者夏季每天应至少喝两升水。

4、肾结石

夏季被医生们称为“肾结石季节”,很多人由于体内缺水,尿液浓度加大,晶体更易形成,导致肾结石。

由此可见,夏季藏着许多潜在的健康隐患,希望大家都有所注意,安度“夏季之坎”。

  1. 上一篇:夏季脾胃病有虚实,中医外治、食疗来调治
  2. 下一篇:夏季热伤风推拿

焦点资讯

什么是中医养生

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

中医问答

什么是中医养生

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

站内直通车

古今名医 中医养生 中医药材 中医美容 中医疾病 中医饮食 中医穴位 中药常识 中药大全 中药方剂
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