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学认为,肾气亏损、脾胃虚弱、气血郁滞、五脏虚损等皆可导致人早衰,主要与肾、肝、脾三脏密切相关,其中以先天之精不足,肾气亏损为重要病机。故临床辨证以脏腑为纲,阴阳气血为目,以衰老征象为指征。下述诸方,经长期临床验证,能使人延年益寿,可供参考。
1.荣芝丸
鹿角霜150g,鹿茸90g(去毛,酥炙),麝香3g(研),沉香、白术、当归(去芦头)、熟地黄、肉苁蓉(酒浸2宿)、牛膝(酒浸2宿)、菟丝子(酒浸,别研)、萆薢(蜜炒)、川芎、五味子各30g。
以上方药共为细末,用面60g并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30丸,空心粥水下,或温酒盐汤亦可,渐加至50丸。
本方出自《御药院方》,可治诸虚不足,起阴发阳,安神定魄;补五脏,和六腑,活血脉,填骨髓,强骨生力,驻颜色,久服轻身,延年不老。
2.万安丸
肉苁蓉120g(酒浸),山药、五味子各75g,杜仲90g,牛膝(酒浸)、菟丝子(酒浸)、赤石脂、白茯苓(去皮)、泽泻、熟地黄、山茱萸、巴戟天各60g(去心)。
以上方药共为细末,用肉苁蓉末250g酒熬膏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50~70丸,空心温酒下,不在将息,别无所忌,只忌大醋及大臭之物。7日后四体光润,口唇赤,手足热,面有光泽,消食体轻,舌厚声响,是其验也。10日长肌肉。其药通中入脑,鼻辛酸不可怪也。
本方出自《御药院方》,可补下经,起阴发阳,能令阳气入脑,安魂定魄,开三焦,破积聚,消五谷,益子精,安脏腑,除心中伏热,强筋骨,轻身明目,去冷除风,无所不治。补益极多,常服最妙,七十老儿服之,尚有非常。
3.龙虎丸
龙骨、大熟地、当归、桂圆、真虎骨、补骨脂、砂仁、防风、广木 香、菟丝子、山楂、陈皮、炒杜仲、白蒺藜、黄芩、贯众、川芎、酸枣仁各120g,甘草、六神曲、甜桔梗、木通、牛膝、石膏、浙贝各60g。
以上方药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9g。每服1丸,白开水 送服。
本方出自《历代古传秘方》,可治诸虚百损,五劳七伤,头目眩.晕,耳鸣,自汗盗汗,遗精便浊,四肢无力,饮食少思,面色萎黄,肌 肉消瘦,骨蒸劳热,失血等症。并能滋枯竭之水而清亢甚之火,久 服则阴阳协和,水火既济,乃扶阴抑阳之药,实养生益寿良方也。
4.巨胜丸
巨胜子、甘菊花(去萼)、旋复花(去萼)、吴白芷(切)、白茯苓(去黑皮)、肉桂(去粗皮)、荜澄茄(去枝杖)、牛膝(去芦头,切,酒浸)、覆盆子(去枝杖)、熟地黄(焙)、远志(去苗心)各30g,旱莲子22.5g(去茎叶)。
上方药12味各修事毕,除巨胜子(黑芝麻)外共为细末,再与黑芝麻同碾罗匀细,酒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40~50丸,空心食前温酒下,日进一二服。久服忌羊血、生葱、萝卜等。
本方出自《御药院方》,可治男子筋痿,少腹不利,小便频数,腰背疼闷不能久立,则腿膝麻冷,难以屈伸,心意多忘,耳内蝉鸣。久服不阔,滋血气,壮元阳,髭鬓返黑,令人不老。填精补髓,益寿延年。
5.萃仙丸
莲须、川断、覆盆子各60g,菟丝子、芡实、山茱萸各120g,龙骨30g,沙苑子、蒺藜各240g,金樱子480g。
以上方药共研为细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服6g,空心用淡盐汤或白开水送服。
本方出自《清太医院配方》。其方药专补精髓,益血脉,强腰脊,止遗精,助容颜,收盗汗。凡本元不固,肾虚气弱者,久久服之,大有奇效。
6.百龄丸
陈皮、当归、白芍、枳壳、党参、虎骨各60g,牡丹皮、川贝、泽泻、鹿角、甘草各30g,白术、茯苓、香附各120g,马钱子15g。
以上方药共研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重6g。大人每服2丸,小儿1丸,二三岁半丸,俱用白开水送服。
本方出自《清太医院配方》。全方药不寒不热,平等消补,两益之剂。老人服之,耳目聪明,腰腿有力,身轻体健,益寿延年;中年服之,开胃健脾,多进饮食,强筋壮骨,增添膂力,发胖身体,至老健壮;幼儿服之,消化食水,诸病不生;妇女服之,活血通经,滋阴补虚,宽中理气,经脉调畅。故凡男妇老幼诸虚百损,五劳七伤,新久咳嗽痰喘,劳伤吐血,努伤吐血,少年破身太早,酒色过度,下元虚损,偏坠疝气,肾囊湿潮,梦遗滑精,五淋白浊,心肾两亏,眼黑头晕,耳鸣心悸,精神短少,四肢无力,睡卧不安,夜出盗汗,多眠少食,脾虚胃弱,不思饮食,胃经不清,膨闷胀饱,反胃呕吐,肝经血虚,气逆不舒,胸膈发满,两胁发胀,寒湿积聚,胃气疼痛,脾湿腹胀,阴阳不分,水泻红白痢疾,大肠滞热,肠风下血,妇女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气弱血虚,产后血瘀,并皆治之。无病之人,均可常服,大能调养身体。
7.全鹿丸
人参15g,鹿茸30g,鹿筋、白术、甘草、当归、茯苓、川芎、生地、黄芪、天冬、麦门冬、枸杞子、杜仲、牛膝、山药、菟丝子、五味子、锁阳、肉苁蓉、补骨脂、巴戟天、川断、覆盆子、楮实子、秋石、陈皮各60g,小茴香、沉香各24g,鹿角90g。
以上方药共研细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服6~9g,用白开水送下,冬月用淡黄酒亦可。
本方出自《清太医院配方》,功可气血双补,男女皆宜,益百虚,养五脏,固精髓,壮筋骨,定心志,安魂魄。一切遗精,失血,盗汗,自汗,潮热,虚热;或口干舌燥,喉痛咽肿;或腰膝酸软,眼目昏花,头脑眩晕,心神不安,健忘不寐,虚烦少力。妇人血虚,骨蒸咳嗽痰喘,面色萎黄,五心烦躁及子宫久冷,多服必孕,无不应验。凡中年虚损,亦可常服,无疾者久服益寿延年。
8.天真丸
羊肉3500g(精者为妙,先去筋膜,并去脂皮,批开入药末),肉苁蓉、当归(洗净去芦)、湿山药(去皮)各300g,天门冬500g(焙软,去心)。
将前4味置之羊肉内,裹定,用麻缕缠定,用上色糯米酒4瓶煮,令酒尽掺在药内,再入水l000ml又煮,直候肉如泥,再入黄芪末150g,人参末90g,白术末60g,熟糯米饭焙干为末300g。前后药末同剂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日约服300粒,初服百粒,旋加至前数。服之定觉有精神,美饮食,手足添力,血脉便行,轻健。如久喑不言者,服之半月,语言有声。
本方出自《御药院方》,可治先曾损血及脱血,肌瘦,绝不入食,行步不得,手足萎软,血气枯槁,形神不足。久服令人面色红润,无血者便生血与津液,大便燥者服之自润。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,皆可治之。
9.保元丸
沙蒺藜240g,菟丝子、牡蛎、山药各60g,酸枣仁、龙骨、莲须、芡实、茯苓各30g,金樱子、山茱萸各120g。
以上方药共研细末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服6~9g,空心用淡盐汤送下,温黄酒亦可。
本方出自《清太医院配方》,功可填精补髓,保固元阴,益气壮阳,滋长血脉。凡人中年后,皆可常服。服药后戒房欲、劳烦。
10.补阴丹
磁石(紧者烧赤,醋淬7次,水飞过,晒干)、鹿茸(去毛,酥炙)、石斛、泽泻、山茱萸(生用)各90g,官桂45g(去粗皮),杜仲60g(细切,炒去丝),生地黄240g。
以上方药除磁石外,共捣罗细末,后入磁石末同研匀,炼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50丸,温酒送下,或盐汤送下亦得,空心食前,日进1服。服两月觉功,百日见效。
本方出自《御药院方》,功可滋益肾水真阴,镇伏心火大热,坚强骨髓,补养精气。治发热怔仲,脚膝痹弱,通调血脉,润泽肌肤,使心肾交泰,热无妄动。久服轻身延年。
11.灵宿丹
菟丝子150g(酒浸l宿,另研),覆盆子90g(酒浸,焙),槟榔(煨)、牛膝(去苗,酒浸)、肉苁蓉(去皱,酒浸,切,焙)、天麻(酒浸,锉,焙)、熟地黄(酒浸3日,焙)各60g,鹿茸(酥炙)、肉桂(去粗皮)、巴戟天(去心)、附子(炮裂,去皮脐)、石斛(去根)、青皮(去白)、楮实(炒)、香附子(微炒)、白龙骨(研)、杜仲(去粗皮,切炒)、补骨脂(微炒)、胡芦巴、石韦(去毛)、枸杞子、远志(去心)、五味子(炒)、沉香(锉)、蛇床子(炒)、山茱萸、萆薢、山药(为末)各30g。
以上方药共捣罗为末,用浸药酒调山药末煮糊,更入酥、蜜各30g,和药捣三五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20丸,空心温酒送下,温粥饮亦得。
本方出自《御药院方》,功可大补益,强心志,壮筋骨,益气血,调荣卫,补骨髓,固元阳,黑髭鬓。治腰膝无力,通九窍,利三焦,去诸风,除冷痰,安五脏,明耳目,补虚损。
12.养寿丹
远志(去心)、石菖蒲、巴戟天(去心)、白术、茯苓、地骨皮、续断、枸杞子、甘菊花、细辛、熟地黄、车前子、何首乌、牛膝、肉苁蓉、菟丝子(3味酒浸)、覆盆子各15g。
以上方药共为细末,炼蜜和就,复臼千杵,丸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服20丸,空腹温酒送下。
13.太和膏
当归(酒洗)、肉苁蓉、川苦楝、补骨脂、白茯苓、枸杞子、胡芦巴、远志(去心)、白术各90g,川芎60g,茴香18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