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页 > 中药大全 > 正文

三丫苦

浏览:254次来源:中医中药百科网

【中药名】三丫苦 sanyaku

三丫苦

【别名】三叉苦、三桠苦、三叉苦、三叉虎。

【英文名】Thin Evodia Twig and Leaf

【来源】芸香科植物三叉苦的嫩枝叶。

【植物形态】小乔木或灌木。树皮灰白色或青灰色,全株昧苦。叶对生,具3小叶;小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顶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楔形而下延,全缘或有不规则的浅波状。聚伞花序排成伞房花序式,腋生,花单性,黄白色,略芳香;萼片4,阔卵形,花瓣4,卵形至椭圆形,雄花有雄蕊4枚,退化雌蕊短小;雌花的退化雄蕊比花瓣短,子房上位,4室,密被毛,柱头头状,4浅裂。瞢葖果常2~3个聚生,稀1个或4个,暗黄棕色至红褐色,有腺点。种子卵形,黑色。
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丘陵、平原、山地、溪边的疏林中或灌木丛中。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
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均可采收。砍取嫩枝叶,切段,阴干或晒干。

【药材性状】枝叶多已切成碎块。茎皮表面灰青色,间有白皮斑,皮部易脱落,木部白色,致密细结。茎枝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,具油臆(哈喇、败油)气,味苦。完整叶片展平后呈3出指状复叶,具长柄;小叶纸质,先端长尖,基部渐窄下延成小叶柄,全缘或不规则微波状,叶上表面黄绿色,光滑,可见小油点,叶下表面颜色较浅。揉之有香气,味极苦。

【性味归经】性寒,味苦。归肝经、肺经、胃经。

【功效与作用】清热解毒、行气止痛、燥湿止痒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。

【临床应用】用量15~30克,煎服,或研粉入丸散。外用鲜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。用治热病高热不退、咽喉肿痛、热毒疮肿、风湿痹痛、湿火骨痛、毒蛇咬伤、胃热痛、跌打肿痛。外用治肤湿热疮、皮肤瘙痒、痔疮。

【药理研究】三叉苦提取物有保护肝脏、清除羟自由基作用,且可抑制福氏痢疾杆菌。

【化学成分】叶、根含生物碱。叶还含挥发油,油中主要成分为a-蒎烯和糠醛。全株含左旋加锡弥罗果碱(edulinine)、左旋7-去羟基日巴里尼定(ribalinine)、右旋异普拉得斯碱(isoplatydesmine)等。

【使用禁忌】虚寒者慎用。

【相关药方】①治脑炎初期:三叉苦叶二两,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
②治虫蛇咬伤,疖肿,跌打,扭伤:三丫苦鲜叶捣烂外敷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
  1. 上一篇:虫牙药
  2. 下一篇:卜芥

焦点资讯

什么是中医养生

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

中医问答

什么是中医养生

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

站内直通车

古今名医 中医养生 中医药材 中医美容 中医疾病 中医饮食 中医穴位 中药常识 中药大全 中药方剂
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