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泻拔罐治疗法?拔罐疗法是指用加热、抽气等方法使杯、筒、罐等器具内气压低于普通大气压,使其吸附于体表疼痛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由于拨罐可以改变皮肤温度,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,故又将拔罐疗法称为瘀血疗法。拔罐疗法是我国最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,它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,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。拔罐疗法可以温经散寒、舒肝理气、补益脾胃,从而缓解腹泻症状。腹泻拔罐治疗法
1.选择宽敞明亮、空气流通、室温适宜的房间作为治疗室,注意保暖。采取合适的体位,充分暴露施术穴位或部位。清洁施术穴位或部位,有汗液的应擦干,有粗长毛发的部位,应剃刮干净,防止发生感染和漏气。
2.用镊子夹着点燃的酒精棉球、小纸片或火柴,或将醮有少许酒精的纱布缠绕于粗铁丝上点燃,一手握罐,将燃烧物伸入罐内一闪即出,迅速将罐扣于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。操作时应注意棉球或纱布少醮酒精,且不能沾于罐口,以免烫伤皮肤,此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。
3.将火罐吸拔住后,一般留置10~20分钟,使局部皮肤和浅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被吸拔入罐内,呈现潮红或皮下出现紫黑色瘀血。留罐时间过长(半个小时以上),则容易出现水泡。此法适用于深部软组织损伤、颈肩腰腿痛、关节病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。也可以在应拔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针刺得气后,再拔罐,称为针罐法。还可以将罐具投入由一定药物煮的药汁内煮15分钟,再取出罐具吸拔在应拔穴位或部位上,叫药罐法。
4.在拔罐时局部可能产生牵拉、紧缩、发胀、温暖、酸楚、透凉气等感觉,均属正常。启罐后在吸拔部位上都会留下罐斑或罐印,1~2天后即可自行消失。启罐后,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拔罐部位罐斑或罐印上的小水珠,如果在拔罐部位上出现小水泡,可不做处理,任其自行吸收;对于水泡较大者,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,放出泡中水液,涂上龙胆紫。
腹泻拔罐治疗法脾霄虚弱型:症见大便溏泻,水谷不化,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,腹部隐痛,喜暖喜按,食欲不振,食后即胀。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