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,自古以来名称繁多,最早称为“荼”,在《诗经》中多次出现。茶在《神农本草经》被称为苦菜,性寒味苦,可祛五脏病邪,治疗胃胀之食欲不振,有补气提神的作用。陆羽《茶经》记载:其名,一曰茶,二曰槚(jiǎ),三曰蔎(shè),四曰茗(míng),五曰荈(chuǎn)。至于茶的功效,陆羽《茶经》记载:“茶之为用,味至寒,为饮,最宜精行俭德之人,若热渴、凝闷、脑疼、目涩、四肢烦、百节不舒,聊四五啜,与醍醐、甘露抗衡也。采不时,造不精,杂以卉莽,饮之成疾。”意思是说,茶寒性较大,与精进修行之人相类,宜于情操高尚之人饮用,如患发热口渴、头痛目涩、胸膈烦闷、肢节烦痛,喝上四五碗茶,有醍醐灌顶、甘露润喉的功效。但也提醒,若采摘修治不得法或有杂质,喝了也会生病。
中国几种常见茶的功效
目前我国的茶叶分为六大类,包括绿茶、红茶、黄茶、黑茶、白茶、青茶。
白茶:白茶最为珍贵,采摘后直接烘干或晒干,不发酵,无烟火气,目前有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老君眉等。此种茶不经火,所以在诸茶中性最寒,清火之功最著,清朝周亮工《闽小记》记录:太姥有绿雪芽茶……性寒凉,功同犀角,是治麻疹之圣药。所以白茶具有退热、抗菌抗病毒作用。
绿茶:绿茶是没有发酵的茶,在我国产量最多,饮用广泛。绿茶具有提神清心、清热解暑、消食化痰、清心除烦、解毒醒酒、生津止渴、降火明目、止痢除湿等作用。
乌龙茶:乌龙茶与绿茶同源,是由2~4叶组成的茶叶。乌龙茶又称青茶,属于半发酵茶,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,既有红茶的浓鲜味,又有绿茶的清芬香,品相为“绿叶红镶边”,铁观音是比较著名的乌龙茶。乌龙茶的寒性较绿茶弱。
黄茶:人们在炒青绿茶时杀青、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,叶色便变黄而成为黄茶,因此黄茶是“信手偶得之”,属于发酵茶的一种,黄茶的叶绿素受到较多破坏,而淀粉水解为单糖,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,所以黄茶的苦涩味道很轻,形成黄茶醇厚香甜滋味。黄茶在“闷黄”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。寒性较乌龙茶更弱,微温,黄茶具有醒脑提神,消食化积等作用。最著名的黄茶当属君山银针,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,形细如针,茶芽内面呈金黄色,外层白毫包裹,雅称“金镶玉”。有“金镶玉色尘心去,川迥洞庭好月来”的茶联。
红茶:红茶属于发酵茶,性温,具有红茶、红汤、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,祁门红茶是最著名的红茶。红茶能促消化、促食欲,红茶偏温,较适合冬天和胃寒体质者饮用。红茶可加糖、奶,但红茶不宜放凉饮用,否则会影响暖胃效果。
黑茶:黑茶属于全发酵茶,茶叶较老,发酵后色黑,为做茶砖的原料,黑茶能够长期保存,而且有越陈越香的特点,具有一定收藏价值。黑茶有“红、浓、陈、醇”四大特点。“红”指茶汤色透红、“浓”指茶味酣畅;“陈”指越陈味越浓;“醇”指滑润甘甜。最出名的黑茶当属云南普洱茶。牧民有“宁可三日无粮,不可一日无茶;一日无茶则滞,三日无茶则病”之说。
饮茶虽好也有宜忌
每种茶都有不同的功效,应根据不同功效和自身情况选用。饮茶虽有诸多好处,但是也要注意禁忌。
茶苦寒,最能降火,火降则上清,若少壮胃健之人,心肺脾胃之火多盛,故与茶相宜。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,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,又兼解酒食之毒,使人神思爽,不昏不睡,此茶之功。茶宜常饮,适量不间断,茶的保健作用属细水长流,日久建功。茶还要择时而饮,俗话说:“饭后茶消食,午茶长精神”。
忌饮凉茶。饮之宜热,冷则聚痰;忌空腹饮茶。空心饮茶直入肾经,且冷脾胃,乃引贼入室也。虚寒及血弱者,忌长期喝茶,饮茶既久,则脾胃虚寒,形成痰饮、痞胀、呕逆、泄泻等症;心慌、失眠之人忌饮浓茶,茶中的咖啡会导致失眠加重,心动过快;缺铁性贫血者不宜喝浓茶,茶中的鞣质影响铁在胃肠道的吸收;服药忌饮茶。饮茶解药之说源于一句话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”当时所谓的毒指药物。茶具有利尿作用,可以促进一些药物成分排出体外,降低药效,茶中有些成分有较强的生物活性,易与药物发生反应,所以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,吃中药时避免喝浓茶。
总之,喝茶秉持“茶即是水”的原则,饮茶是为了饮水,不宜放大量茶叶,也不要大量喝茶水,而要陶冶情操,颐养心情,加之了解茶的历史文化知识,会增加无穷的乐趣。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