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牙皂
本品为常用中药,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下品。
别名:牙皂、小牙皂、小皂角。
来源:为豆科植物落叶乔木皂荚的干燥不育果实。栽培或野生。
产地:主产于山东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,此外广西、甘肃等省亦产。
性状鉴别:荚果扁圆条形,呈新月弯曲。全长5~12厘米,宽5~12毫米,厚2~10毫米。形如野猪獠牙,故名“猪牙皂”。顶端尖如鸟喙,基部有细长的子房柄,长1~3厘米。外果皮革质略光滑,或有细纵裂纹,棕红色或棕黑色。质坚脆易折断。中果皮纤维性,断面棕黄色,瓤心灰绿色,显疏松,内无种子。粉尘闻之使人发嚏。气微,味微苦辛而麻舌。
以荚果肥厚,皮光滑棕红色,内碴黄绿色者为佳。
主要成分:含三萜皂甙、鞣质。
药理作用:开窍、化痰、散风。现代研究证实有下列作用。
1、抗菌。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、伤寒杆菌、宋内氏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。
2、抗真菌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。
3、杀阴道滴虫。其皂甙能使阴道滴虫胞浆膜变薄、胞浆暴露而致虫体溃灭。
炮制:捣碎,生用。
性味:辛、咸、温,有小毒。
归经:入肝、大肠经。
功能:通窍、祛痰,通大便。
主治:中风口噤,咽喉肿痛,痰喘胀满等症。研粉吹鼻取嚏,醋调敷痈肿。
临床应用:1、用于逐痰开窍,此为牙皂现代的主要用途,入通关散复方中用,取其有刺鼻而通窍的作用,吹鼻取嚏,治中风牙关紧闭、不省人事,亦可用稀涎散。
2、用于通便,配细辛、蜂蜜等制成通便条、塞入肛门,通过局部刺激而增强肠蠕动,促进排便,治便秘和轻症动力性肠梗阻。
用量:0.9~1.5g,入丸散剂外用,如入汤剂内服,刺激性极大,故仅能用最小量(不超过0.3~0.6g),如作散剂冲服,不超过0.15g。
处方举例:
通关散《古验方》:牙皂、细辛各等份,共研极细末,吹入鼻中,引嚏苏醒。
稀涎散《圣济总录》:牙皂、明矾各等份,研末,温水调灌取吐,治中风牙关紧闭实证。
通便条:皂角12g、细辛12g,研末,加蜂蜜120g,调匀,趁热制成栓子(用玻璃纸或聚乙烯薄膜包装),每次1条,塞入肛门。
附:皂角刺:为皂角树茎枝的锐利棘刺。味辛,性温。有散肿、解毒、祛风作用。用于治痈疡,促使其消散或早日溃破,内服及外敷均可。内服常派防风、黄芪、白蒺藜、蝉衣,又可配银花、炙山甲等,方如消疮饮。外用配万年青等捣烂外敷。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