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页 > 果实籽仁类中药 > 正文

胡桃仁

浏览:254次来源:中医中药百科网

胡桃仁
(《纲目》)
【异名】虾蟆(《酉阳杂俎》),胡桃肉(《海上集验方》),核桃仁(《纲目》)。
【来源】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。

胡桃仁【植物形态】胡桃(《千金食治》),又名:羌桃(《名物志,),核桃(《纲目》),万岁子(《花镜》)。
落叶乔木,高30~35米。枝幼时被短腺毛,髓部片状。单数羽状复叶,小叶5~11片,长圆状卵形、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5~13厘米,宽2~7厘米,先端钝或锐尖,基部圆形,或略偏斜,全缘,幼时有波状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幼时脉腋间有毛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集成赛荑花序,腋生,下垂,长5~12厘米,花小而密生;苞片1,矩圆形,两侧2小苞片长卵形,花被通常3片,苞片及花被均被白色柔毛;雄蕊15~30;雌花序生于幼枝顶端,排列成穗状;苞片3,长卵形;花被4裂,裂片线形;子房下位,花柱短,柱头2裂。果实近球形,径3~5厘米,外果皮肉质,灰绿色,有棕色斑点;内果皮坚硬,有浅皱褶,黄褐色。花期4~5月。果期10月。
喜生于较温润的肥沃土壤中,多栽培于平地。我国各地广泛栽培。
本植物的根或根皮(胡桃根)、树皮(胡桃树皮)、嫩枝(胡桃枝)、叶(胡桃叶)、花(胡桃花)、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(胡桃青皮)、成热果实的内果皮(胡桃壳)、果核的木质隔膜(分心木)、种仁的脂肪油(胡桃油)、走油的种仁(油胡桃)等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【采集】于白露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,将果实外皮沤烂,击开核壳,取其核仁,晒干。本品易返油、虫蛀,立夏前后,须藏于冷室内。
【药材】种仁多破碎成不规则的块状,完整者类球形,由二瓣种仁合成,皱缩多沟,凹凸不平。外被棕褐色薄膜状的种皮包围,剥去种皮显黄白色。质脆,子叶富油质。气微弱,子叶味淡,油样,种皮味涩。以色黄、个大、饱满、油多者为佳。
主产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。以河北产量最大,山西所产品质佳。
【化学成分】含脂肪油40~50%(山西省资料,含油量达58.3~74.7%),主成分是亚油酸甘油酯,混有少量亚麻酸及油酸甘油酯。又含蛋白质15.4%,碳水化物10%,钙0.119%,磷0.362%,铁0.085%,胡萝卜素0.17毫克%,核黄素0.11毫克%。
成熟果实含纤维素和戊聚糖。未成热果实含瓜氨酸、胡桃叶醌及维生素C。
【药理作用】给犬喂食含胡桃油的混合脂肪饮食,可使其体重增长很快,并能使血清白蛋白增加,而血胆甾醇水平之升高则较慢,它可能影响胆甾醇的体内合成及其氧化、排泄。
【性味】甘,温。
①《七卷食经》:"味甘,温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性热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而微辛,连皮涩。"
【归经】入肾、肺经。
①《纲目》:"入肾、肺。"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肺、肝、肾三经。"
③《本草求真》:"入命门,兼入肺、大肠。"
④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阳明、手太阴经。"
【功用主治】补肾固精,温肺定喘,润肠,治肾虚喘嗽,腰痛脚弱,阳痿,遗精,小便频数,石淋,大便燥结。
①孟诜:"通经脉,润血脉,黑须发,常服骨肉细腻光润。"
②崔禹锡《食经》:"下气,主喉痹,杀白虫。"
③《本草拾遗》:"食之令人肥健。"
④《开宝本草》:"多食利小便,去五痔。"
⑤《七卷食经》:"去积气。"
⑥《纲目》:"补气养血,润燥化痰,益命门,利三焦,温肺润肠。治虚寒喘嗽,腰脚重痛,心腹疝痛,血痢肠风,散肿毒,发痘疮,制铜毒。"
⑦《医林纂要》:"补肾,润命门,固精,润大肠,通热秘,止寒泻虚泻。"
⑧《本草从新》:"治痿,强阴。"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,3~5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。
【宜忌】有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①《千金?食治》:"不可多食,动痰饮,令人恶心,吐水吐食。"
②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"多食生痰,动肾火。"
③《本草经疏》:"肺家有痰热,命门火炽,阴虚吐衄等证皆不得施。"
④《得配本草》:"泄泻不已者禁用。"
【选方】①治湿伤于内外,阳气衰绝,虚寒喘嗽,腰脚疼痛:胡桃肉二十两(捣烂),补骨脂十两(酒蒸)。研末,蜜调如饴服。(《续传信方》)
②治久嗽不止:核桃仁五十个(煮热,去皮),人参五两,杏仁三百五十个(麸炒,汤浸去皮)。研匀,入炼蜜,丸梧子大。每空心细嚼一丸,人参汤下,临卧再服。(《纲目》)
③治产后气喘:胡桃仁(不必去皮)、人参各等分。上细切,每服五钱,水二盏,煎七分,频频呷服。(《普济方》)
④治肾气虚弱,腰痛如折,或腰间似有物重坠,起坐艰辛者:胡桃二十个(去皮膜),破故纸(酒浸,炒)八两,蒜四两(熬膏),杜仲(去皮,姜汁浸,炒)十六两。上为细末,蒜膏为丸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温酒下,妇人淡醋汤下。常服壮筋骨,活血脉,乌髭须,益颜色。(《局方》青娥丸)
⑤益血补髓,强筋壮骨,明目,悦心,滋润肌肤:故纸、杜仲、萆粟、胡桃仁各四两。上三味为末,次入胡桃膏拌匀,杵千余下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,温酒、盐汤任下。(《御药院方》)
⑥治消肾,唇口干焦,精溢自出,或小便赤黄,五色浑浊,大便燥实,小便大利而不甚渴:白茯苓、胡桃肉(汤去薄皮,别研)、附子大者一枚(去皮脐,切作片,生姜汁一盏,蛤粉一分,同煮干,焙)。上等分,为末,蜜丸如梧子大,米饮下三、五十丸;或为散,以米饮调下,食前服。(《三因方》胡桃丸)
⑦治肾虚耳鸣遗精:核桃仁三个,五味子七粒,蜂蜜适量。于睡前嚼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⑧治石淋:胡桃肉一升。细米煮浆粥一升,相和顿服。(《海上集验方》)
⑨治小便频数:胡桃煨熟,卧时嚼之,温酒下。(《纲目》)
⑩治醋心:烂嚼胡桃,以干姜汤下。或只嚼胡桃,或只吃干姜汤亦可治。(《传信适用方》)
⑾治赤痢不止:枳壳、胡桃各七枚,皂荚(不蛀者)一挺。上三味,就新瓦上以草灰烧令烟尽,取研极细,分为八服。每临卧及二更、五更时各一服,荆芥茶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枳壳散)
⑿治脏躁病:胡桃仁一两。捣碎,和糖开水冲服,每日三次。(《卫生杂志》4(1):6,1936)
⒀治火烧疮:取胡桃穰烧令黑,杵如脂,敷疮上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⒁治瘰疬疮:胡桃瓤烧令黑,烟断,和松脂研敷。(《开宝本草》)
⒂治鼠瘘痰核:连皮胡桃肉,同贝母、全蝎枚数相等,蜜丸服。(《本经逢原》)
【临床应用】①治疗尿路结石
胡桃仁4两,用食油炸酥,加糖适量混合研磨,使成乳剂或膏状。于1~2天内分次服完(儿童酌减)。连续服药至结石排出、症状消失为止。对于泌尿系各部之结石,一般在服药后数天即能1次或多次排石,且较服药前缩小而变软,或分解于尿液中而使呈乳白色。因此认为本品可能有溶石作用。
②治疗皮炎、湿疹
胡桃仁捣碎,炒至完全焦黑出油为度,用乳钵研成糊状,冷后备用。对一般皮炎、湿疹的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,可用30~50%胡桃仁焦油氧化锌糊膏均匀薄敷,如渗出液多时胡桃仁焦油宜多加,即使用纯油亦无刺激。如患处渗出液不多、糜烂不重时,可在均匀薄敷的药膏表面再撒上1层滑石粉固定,一般不需包扎;若渗出液较多时则需厚敷,用纱布包扎,每日换药1~2次,下次换药时不能用水洗,同时内服一般脱敏药物。共治172例,均为无继发感染的各种皮炎、湿疹的急性渗出糜烂期或亚急性期,全部有效。其中接触性皮炎70例,痊愈67例,好转(症状明显减轻,渗出、糜烂及结痂消退,留下慢性皮损)3例;脂溢性皮炎3Z例,痊愈26例,好转11例;婴儿湿疹10例,痊愈7例,好转3例;其它湿疹55例,痊愈31例,好转24例。大多数在1~10天治愈,少数在10~20天或以上。初步观察,本品具有收敛、消炎、抑制渗出和安抚止痒等作用,无局部刺激,可代替湿敷疗法。
③治疗外耳道疖肿
取胡桃仁1两,用食油2两炸枯,过滤弃渣。以其油浸制小纱条(最好加少许冰片),塞入外耳道疖肿处,每日1换。一般治疗后能立感轻快或止痛,并能维持24小时左右。数日可愈。
【名家论述】①《纲目》:"胡桃仁,味甘气热,皮涩,肉润。孙真人言其冷滑,误矣。近世医方,用治痰气喘嗽、醋心及疠风诸病,而酒家往往醉后嗜之。则食多吐水、吐食,脱眉,及酒同食咯血之说,亦未必尽然也。但胡桃性热,能入肾、肺,惟虚寒者宜之,而痰火积热者,不宜多食耳。""胡桃,通命门,利三焦,益气养血,与破故纸同为补下焦肾、命之药。夫命门气与肾通,藏精血而恶燥,若肾、命不燥,精气内充,则饮食自健,肌肤光泽,肠腑润而血脉通,此胡桃佐补药,有令人肥健、能食、润肌、黑发、固精、治燥、调血之功也。命门既通,则三焦利,故上通于肺而虚寒喘嗽者宜之,下通于肾而腰脚虚痛者宜之,内而心腹诸痛可止,外而疮肿之毒可散矣。洪氏《夷坚志》止言胡桃治痰嗽,能敛肺,盖不知其为命门、三焦之药也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胡桃,昔人云,留皮则入肾、命,去皮则入肺。愚按凡仁皆润而多入心,下行则入命门。肾命得补,精气坚固,则阳气自行于三焦以上达膻中,肺自得其温润而寒嗽除矣,不必以留皮去皮分上下,但连皮则能固能补,去皮则止于能行能润耳。"
③《本草求真》:"胡桃,味甘则三焦可利,皮涩则气可敛而喘可定,肉润则肺得滋而肠可补。疮肿、鼠瘘、痰核,取其用能通郁解结。惟肺有热痰,暨命门火炽者切忌。养血去皮用,敛涩连皮用。"
④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"胡桃,为滋补肝肾、强健筋骨之要药,故善治腰疼腿疼,一切筋骨疼痛。为其能补肾,故能固齿牙,乌须发,治虚劳喘嗽,气不归元,下焦虚寒,小便频数,女子崩带诸证。其性又能消坚开瘀,治心腹疼痛,砂淋、石淋杜塞作疼,肾败不能漉水,小便不利。"

  1. 上一篇:苦地胆
  2. 下一篇:五爪龙

焦点资讯

什么是中医养生

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

中医问答

什么是中医养生

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

站内直通车

古今名医 中医养生 中医药材 中医美容 中医疾病 中医饮食 中医穴位 中药常识 中药大全 中药方剂
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