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页 > 根茎类中药 > 正文

地榆

浏览:254次来源:中医中药百科网

地榆

地榆

本品为较常用中药。始载《神农本草经》。本品叶似榆叶初生布地,故名。

别名:黄瓜香、山地瓜、猪人参、血箭草。

来源: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干燥根及根茎。野生于山坡草地。

植物形态:为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1.5米,根茎粗壮,生有多数肥厚的纺锤形根。茎直立,有棱。单数近心形或截形,边缘具粗锯齿,无毛,柄基具托叶。花小,密集成顶生长圆形穗状花序,花序长1~4厘米,直径约1厘米,花序梗细长,萼片4,紫红色,宿存,无花瓣,雄蕊4,外伸,花紫红色。子房上位。瘦果褐色,被细毛。

产地:主产于华北、东北地区,其他各地亦有分布。

性状鉴别:根茎为不规则柱状,其下生根,根呈纺锤形或上粗下细的圆柱形,稍弯曲,通常已折断,长约5~15厘米,直径约0.5~2厘米。近芦头处较粗,顶端具有茎痕。外皮棕褐色或紫褐色,粗糙,显瘤朽,有纵皱纹及少数须根痕。质坚硬,折断面黄白色,红棕色或带紫棕色,形成层明显,木质部黄色,呈放射状排列。气微,味苦涩。水浸液,加三氯化铁溶液,显蓝紫色(鞣质)。

以条粗,质坚,无残茎及须根者为佳。

主要成分:含鞣质(为儿茶类)、地榆皂甙和维生素A类物质。

药理作用:1、收敛。在胃肠道能止血,止泻,用于烧伤能减轻渗出。

2、抗菌。主要对肠内致病菌(如宋内氏痢疾杆菌、伤寒杆菌、副伤寒杆菌等)有抑制作用,但对金黄色葡萄菌、脑膜炎双球菌、大型结核杆菌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。

高压消毒后,抗菌能力下降。

炮制:切片,生用或炒炭。

性味:苦、酸、微寒。

归经:入肝、肾、大肠经。

功能:清热凉血、止血、有消肿止痛、收敛作用。

主治:便血、血痢、尿血、崩漏、疮疡肿毒。外用治水火烫伤。

临床应用:为治疗便血、烧伤常用药。

1、治久痢脓血、便血(如结肠炎、慢性菌痢等),用地榆炭,有收敛止血作用,再适当配伍清热药,效果不错,常用方为地榆煎。

2、治痔疮出血,常配槐花、黄芩、火麻仁等,凉血、清热、通便,方如槐榆煎。

3、用于烧伤创面用药,以地榆配漆大姑、黄柏等,制成糊剂或乳剂外用,敷药后可见局部分泌物减少。

此外,也有用于治溃疡病出血、咯血、崩漏、鼻衄等,有一定效果。局部外敷,可治皮炎。

使用注意:1、地榆虽可用于身体各部分急慢性出血,但以治慢性便血为主,效果较好。

2、治烧伤生用,止血炒用。

3、证属虚寒者慎用。

用量:6~15g单味大剂有时用30~60g。

处方举例:1、地榆煎:炒地榆12g、鲜生地12g,白芍6g,丹皮6g,炒山栀9g,荆芥炭3g,川黄连3g,木香1.5g(后下),水煎服。

2、槐榆煎:见槐花项下。

3、地榆外敷剂:地榆、漆大姑、黄柏,等分研末,另加少许冰片,搅匀,再加花生油制成20%糊剂,加热煮沸后外用。

注:1、商品中尚有一种棉地榆,为同属植物细叶地榆,与地榆的外形性味基本相似,惟质较韧,断面皮层有黄白色的毛状纤维。

2、云南尚产一种柴地榆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紫地榆的根,当地亦作地榆用。


  1. 上一篇:莪术
  2. 下一篇:火疗养生常识

焦点资讯

什么是中医养生

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

中医问答

什么是中医养生

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

站内直通车

古今名医 中医养生 中医药材 中医美容 中医疾病 中医饮食 中医穴位 中药常识 中药大全 中药方剂
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