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门冬
本品为常用中药。始载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。
别名:天冬、明天冬。
来源:为百合科攀援状多年生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。多位野生,亦有栽培。
产地:主产于贵州、四川、云南、广西、湖北、湖南、浙江等地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采收加工:秋冬两级采挖,洗净泥土,剪去根头及须根、大小分开,入沸水中煮或蒸透后,捞出,浸入清水中,趁热除去外皮,洗净,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,即成。
性状鉴别:本品呈长圆纺锤形,略弯曲,中部肥满,两端渐细而钝尖,长6~17厘米,中部直径0.7~1.5厘米,全体淡黄色或浅黄棕色,呈油润半透明状,有纵纹或纵沟。干透后质硬,未干透者质柔软。有粘性。断面蜡质样,颜色与外色相同,蒸煮不透的中间有不透明的白心。气微,味甘、微苦。以肥满、条大、淡黄色、半透明者为佳。
主要成分:含天门冬酰胺、β-固笛醇、5-甲氧基甲基糠醛。
功效与作用:滋阴润燥、清热化痰。其作用为镇咳、利尿、通便、强壮、并有抗菌作用,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白喉杆菌、炭疽杆菌等有抗菌作用。
炮制:切咀、生用。
性味:甘、苦、大寒。
归经:入肺、肾经。
功能:清肺抑火、滋阴润燥。
主治:劳热喘咳,咯血痰粘、津伤消渴,肠燥便秘。
临床应用:主要用于阴虚火旺,尤其虚热咳嗽者。
1、治肺虚咳嗽,适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和肺结核患者,尤其有粘痰难以咯出,久咳而偏于热者,可用天冬润燥化痰和滋补身体,常配生地、川贝、百合等,方如天门冬丸。
2、治肺痿、肺痈,取天冬凉润能解热,并配山慈姑、穿破石等解毒药,方如天破汤。
3、治阴虚发热,如贫血、结核病、病后体弱等之低热,配熟地补血,党参补气,方如三才汤。如为热病后期之阴虚兼有肠燥便秘,则配生地、火麻仁、当归等。
使用注意:脾胃虚寒和便溏者不宜服。
用量:6~15g。
处方举例:
1、天门冬丸《证治准绳》:天冬45g、百合、前胡、川贝、半夏、桔梗、桑白皮、防己、紫菀、赤苓、生地、杏仁各22.5g,共研细末,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20丸,生姜汤送下,每日3次。
2、天破汤:天冬9g、麦冬9g、穿破石24g、山慈姑12g、铁包金24个、白蒺藜18g、黄芪15g、炙甘草45g,水煎服。
注:天门冬产区很广,由于土壤气候不同,加工后的块根大小及色泽有差异。一般来说贵州、四川、云南、广西方产区的产品条大肥壮、黄白色、光亮,每0.5公斤32~90支;湖北、湖南的产品,块根较小,淡黄色,粘性较重;浙江产品,块根以小条者居多,黄褐色至棕褐色,粘性亦重,每0.5公斤90~240支左右。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