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火疗唐宋?火疗作为灸疗的一种表现形式,因其既取灸疗的温热之法,又避免了艾柱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灼伤之苦,且治疗面积远大于艾条,再加之配合火疗药液,故效果独特,由此继续在民间流传。中医火疗唐宋?
中医火疗唐宋?从两晋至唐宋,火灸疗法得到很大发展。晋代葛洪之《肘后备急方》,除继承《黄帝内经》及《针灸甲乙经》的直接灸疗外,首创隔物灸疗,包括隔盐灸、隔蒜灸、川椒灸等。其记载了蜡灸、以瓦甑代替灸器、烧艾于管巾熏灸等方法。
晋隋时期医家陈延之,是提倡火灸疗法的先驱之一,所撰《小品方》对灸疗多有论述。他指出“夫针术须师乃行,其灸则凡人便施。为师解经者,针灸随手而行;非师所解文者,但依图详文由可灸:野间无图不解文者,但逐病所在便灸之,皆良法”。
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进行删除处理